教學理念
|
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,「鼓勵」似乎是一條捷徑,然而「鼓勵」強調的卻是方法,有好的方法才能達到目的。底下我們願提出「鼓勵」孩子的十八種基本原則以供父母參考 1.尋找孩子的優點 我們前面提及,孩子有很多優點,父母應時時留意,讓孩子的努力獲得他的代價,切勿老是挖掘孩子的弱點 2.不要強調他應負的責任 不要再孩子稚弱的肩上添加無形的壓力,也不要成天批評、嘮叨,甚至抱怨他的一切所作所為。 3.表示欣賞他 譬如你可跟孩子說:「媽媽好想聽你唱歌哦!」,「謝謝你幫助媽媽排好的桌椅,要不是你的幫忙,媽媽這晚餐可能就沒辦法做得這麼順利。」 4.對孩子表示友好 你可以站在朋友的立場去分享,甚至傾聽孩子的心聲,如「你似乎有麻煩,想不想跟媽媽談呢?」「我剛在菜市場遇到小傑的媽媽,她說你很有禮貌。」諸如此類的用語都可以讓孩子感受你對他是友好的。 5.表達你的情感 一個親吻、一次擁抱,甚至短暫的拍肩,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溫暖與親情,更可以讓孩子感覺到你喜歡他 6.花點時間和孩子玩遊戲 透過遊戲你可以更了解孩子,並且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7.善用幽默 擠擠眼,說些俏皮話,開懷大笑等皆能使你跟孩子的關係更為親密。孩子若學會幽默,行事必能更為得宜。 8.注意事情的過程而非結果 不管孩子做的結果如何,你都必須承認孩子已經努力了,切勿音孩子做得不盡理想,而苛責他。 9.用冷靜的態度教育孩子 憤怒的表情會令人沮喪,尤其是教育孩子的時候,更不應該有情緒化的情形發生,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很不友善。 10.不要為孩子一時的挫敗而感到難過 孩子失敗的時候,往往已深感難過;身為父母的,不應該再表現出難過的情緒,因為您愈是難過,愈會令孩子感到自憐。此時你應該對他表示信任,並鼓勵他繼續努力。 11.不要過度干涉孩子 讓孩子嘗試用自己的方式,完成他的興趣與目標,也允許孩子解決自己的問題,切勿過度干涉孩子的想法與做法,如此孩子才能從經驗中學得獨立。 12.不要用報賞或處罰 報賞跟懲罰都不是鼓勵,它們只是誘惑與處罰。 13.接納孩子 你不但得接納孩子,你更需強調「你喜歡他」,唯有如此,孩子才能放心地接受你的鼓勵。 14.了解孩子 父母必須嘗試著進入孩子的世界,去了解孩子的觀念、想法問題。不要忘記!孩子永遠需要你的了解。 15.信任你的孩子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,不要不相信孩子會做家事,不要以為他老是晚起,相信他吧!只要你相信他、鼓勵他,他一定可以做得更好。 16.父母應盡量表現樂觀 孩子常常會從父母那兒學到一些基本的態度。假使你沮喪且不滿現實,你的孩子也可能表現得悶悶不樂。 17.與孩子保持坦誠的互動 當你生氣時,不要拐彎抹角地說,應該坦誠的告訴孩子,他的那些行為令你感到不高興,如「小紅,爸爸剛跟叔叔談生意時,你在旁邊大吵大鬧,我很不高興。」 18.傾聽孩子的心聲 鼓勵孩子之餘,不妨停下來聽聽孩子的心聲,讓他有傾訴的機會。
假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都能考慮到以上十八種基本原則,那麼孩子的表現一定可以更為理想。 摘自游乾桂先生文章 |
讓5、6歲的孩子聽進父母的話很難,這是通病。當孩子對你的話充耳不聞的時候,你該怎麽辦?怎麽樣才能使你的孩子竪起耳朵聽到你說的每一句話呢?
孩子們好像總聽不到你的話,是嗎?其實,他們並不是故意想惹父母生氣,只是不能和父母一樣有緊迫感而已。他們在按照孩子自己的時間表生活,而父母則是按照成年人的時間表生活和做事。
他們怎麽了?爲什麽聽不進你說的話?
5--6歲的孩子聽不見你對他說的話,多數情况下是因爲他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太全神貫注了。這個年齡的孩子比小時候的興趣範圍更加廣泛、程度更加强烈、注意力維持的時間也更長了,這就很難讓他們馬上停下手裏正在做的事情,更何况他們還樂在其中呢。有時,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也過高:父母看到孩子在幼稚園裏能够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話,就理所當然地斷定他在家裏也同樣能够做到。而真實情况是:孩子一回到家,就會很放鬆、很安逸,他覺得對父母沒有必要像對老師一樣總是聽從。有時候,你的孩子行爲懶散,注意力不集中,正是他感覺自己具有控制能力的一種體現,他想通過不理睬的方式告訴你:“我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,我想做的時候再去做。”當然,在孩子累了、餓了、發脾氣的時候,他也不會聽從父母的要求。父母應該體諒孩子的情緒,給孩子機會讓他放鬆下來。
具有諷刺意味的是,你越責備孩子對你的話不理不睬,他就越聽不見。如果父母換位思考一下,對孩子的這種行爲也就可以容忍了。你可以設想一下,當你正在專心觀看一個電視節目的時候,你的丈夫打斷你說:“把電視關了吧。該做飯了。”但是,你並沒有任何行爲反應,那麽你的丈夫就會生氣了,口氣也不耐煩:“你現在就該做飯了。如果你5分鐘之內還不去做飯,那我明天晚上就不和你去看電影了。”聽了這些話,你會有什麽樣的感受?你會乖乖地順從嗎?
讓他明白前因後果,讓他看著你的眼睛,他就明白你在和他說話,你的話很重要。
專家們建議,讓孩子學會傾聽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明白前因後果,比如,如果他現在不能馬上去洗澡,過一會兒就沒有時間看書和講故事了。這個年齡的孩子逐漸能够懂得一些做事情的理由了,也開始考慮將來會發生什麽事情了。比如,爲了讓孩子明白爲什麽他必須準時到幼稚園,你可以告訴他:“老師希望你們都能按時到幼稚園,這樣誰都不會錯過連續故事的下一集了。如果你遲到了,我上班也就遲到了。”
如果面對你的要求,你的孩子總是沒有任何回應,那麽你就有必要先問問自己,是不是自己一次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過多了。父母一下子對孩子提出幾個要求並不罕見。有的父母會這樣要求自己的孩子:“時間到了,先把玩具收好,然後去刷牙、洗手、洗臉了。別忘換上睡衣再上床。”但是,對孩子來說,他很難記住所有的要求。所以,父母首先要使自己的要求簡單化,提出要求後還要等30秒鐘,看看孩子是否有回應,如果沒有就再重復一遍。日常生活中,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到要求後馬上行動,不要浪費時間。但這樣的理想並不可能成爲現實。不過,父母可以想辦法讓孩子縮短拖延的時間。爲了節省時間,也爲了達到更好的效果,父母需要改變以前那種隔著很遠命令孩子做這做那的習慣,而是要讓孩子看著你的眼睛,這樣他才能明白父母說的話是很重要的,不能當耳旁風。
讓孩子傾聽8個辦法:
1、父母保持冷靜
孩子也像成年人一樣,別人命令他做事或者威脅他的時候,他總是故意拖拖拉拉。所以父母需要保持冷靜。爲了避免自己被激怒,父母在提出要求的時候,可以事先給孩子一些時間,例如可以對他說:“再畫5分鐘你就必須去洗澡了。”
2、讓孩子重復一遍你說過的話
這樣,你馬上就能弄清楚孩子到底有沒有聽見你所說的那些話了。如果你的孩子確實不知道該如何去做,比如,他不會關上收音機,那麽當你讓他重復你的要求的時候,他就能趁這個機會告訴你他不會做。
3、在游戲中讓孩子順從
你的孩子是不是喜歡把自己裝扮成故事書裏的人物?孩子一旦成爲故事中的人物,反而能更加認真傾聽父母的講話了。而且,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幻想。父母與其在睡覺問題上和孩子發生衝突,還不如和孩子一起張開幻想的翅膀。先順著孩子的思路設想:“如果我們從來都不需要睡覺,那該有多好啊。那我們能很多天都不睡覺嗎?......”你的孩子一定很高興和你一起無邊無際地遐想,然後,他很可能去考慮和接受現實生活的安排了。
4、認真傾聽孩子的講話。
當孩子告訴你一些事情的時候,父母應該把報紙放下,專心聽孩子講話。如果父母以身作則,做一個好聽衆,那麽孩子就會跟父母學著做。
5、免去責備,直接描述你所看見的現狀。
不必抱怨孩子做得不好,父母應該儘量避免責備孩子。比如,當你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的時候,與其質問他“爲什麽你把房間弄的這麽亂”,還不如描述一下你所看見的現狀,並給出建議:“我看見玩具到處都是,一不小心就會踩著、碰著。來,現在我們把玩具收好吧。”
6、避免在短時間內讓孩子開始做花時間的事情。
在孩子馬上就要去上幼稚園或者去上學之前,最好不要讓他開始畫畫;在不久就要出門的時候,父母不要同意孩子去看動畫片的VCD。因爲這些事情肯定做不完,到那時,想讓孩子結束就難了。
7、寫明要做事情的清單。
如果你感覺早上時間緊張,那麽就告訴孩子早上出門前都需要做哪些事情,而且把每一件事情都寫下來,或者用圖形表達清楚。然後讓你的孩子自己核對都做了哪些事:穿衣服、刷牙、洗臉、吃早飯。父母要把記錄的清單放在顯眼的地方,以便經常給孩子提醒。
8、誇獎你的孩子是個好聽衆
